中新网武汉11月29日电 (马芙蓉 吴江龙)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29日举行,海内外高校代表、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相聚武大卓尔体育馆,共庆武大130周年华诞。
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现场。张畅摄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50年改称武汉大学。2000年,其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该校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武大已培养各类人才70余万,其中两院院士100余人。该校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突破,产生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一批应用型科技成果。
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现场。张畅摄
武大校长张平文在致辞中表示,回望来路,无数前辈先贤用高尚人格、不朽学术涵育了武大文脉,积淀了武大底蕴。展望未来,学校将着力建强师资队伍,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国际影响,通过五到十年不懈努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武大现与全球3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美国杜克大学校长文森特·普莱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10多年来,杜克大学与武汉大学在相互尊重及对学术使命孜孜追求基础上保持密切合作,合作创办的昆山杜克大学为全球高等教育开创了令人振奋的新模式。
海内外代表出席庆祝大会。张畅摄
据悉,校庆期间,武大校友纷纷捐资为母校庆生,校友签约捐赠额超2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捐赠13亿元,刷新武大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额。(完)
大家好,我是中工网评论员成卫东,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创新。
刚刚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天津港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我就是它们的“师傅”,转弯、刹车等等这些技术动作,就是我和同事们一起“传授”的。
我在天津港工作这25年,发明了拖车“快、准、稳”三点操作法,同时我还练就了用左右脚都能够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所以工友们都亲切地叫我天津港“拖车王”。但进入新时代,只会这些传统的技术已经远远不够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就得‘懂技术、会创新’。”
在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投产运营,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它们借助5G、北斗卫星等技术,能保持全天候最佳的作业状态、厘米级精准定位,这些都是人力所达不到的。
不过,它们还缺少一些规则和“窍门”,比如什么时候转弯、减速,怎么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如何自动充电、停靠等等,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传统司机的“看家本领”。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将我们多年积累的这些驾驶经验、操作技能和智慧科技相结合,那我们天津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将操作经验指令化,我和技术团队一起,代码写了又删,删了又改,反复实验。那时候我们常常守在监控屏旁,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问题不解决,坚决不罢休。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产业工人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于吃苦耐劳、技术娴熟,还要敢于突破创新,融入智慧科技等新技术浪潮之中。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我们既要有过硬的技能本领,也要不断突破创新,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枢纽港口添砖加瓦!